2014年5月6日 星期二

上週日,一個有二十餘年股票操作經驗的老手,用理所當然的語氣跟我說:「股票分割會造成股價上揚。」


我心中先是一驚,因為這不就是汪泱若老師所說的台灣股市奇怪之處嗎!,接著好奇心油然而生,忖著為什麼一個有經驗的人會有這種見解。是因為人云亦云嗎?還是實戰經驗的累積?


言歸正傳,所謂股票分割(stock split),是指將一股股票切割成數股股票,比方說蘋果電腦將一股分割為七股就是實例。股票分割主要的目的在於使在(公司)外流通股票增加,以降低股價,並進而增加股票流通性。分割後的股票不僅票面價值(par value)降低,市價也會有相當的跌落,絕非造成股價上揚。公司管理階層會基於數種考量,而行使股票分割,比方說,公司欲使股價降低到一般投資人可以接受的價格區間、增加股權的分散度、增加惡意併購的難度、消化保留盈餘(retained earnings)等等。

有些初學者不甚了解,常會將「股票分割」與「股票股利(stock dividend)之發放」混淆,所以在此順便說明。股利是公司有盈餘時,公司回饋股東的一種做法,我們可以姑且將其視為「股東的獲利」。股利的形式,常見的就是發現金與發股票兩種,其中發股票的那種就叫做股票股利。


具體來說,股票分割與股票股利有哪些明顯不同呢?以下羅列數點供參考:

一、目的不同:股票分割意在降低股價;發放股票股利則是回饋股東。

二、票面價值不同:股票分割會降低票面價值;發放股票股利,票面價值不變。

三、股票意義不同:股票分割是將股票數量變為原來的數倍,但究其原貌,都是原本就流通在外的股票,性質不變;股票股利則在原本就流通在外的股票以外,又增加了一些新的股票,性質上是由 authorized 變為 issued。

四、會計處理不同:股票分割本質上不影響公司的資本結構,無需做任何分錄,僅做備忘錄即可;股票股利的發放本質上會降低保留盈餘,會影響資本結構,須在宣告日及實際發放日分別做分錄。

五、市場效果不同:股票分割,因投資人的預期心理與分析名嘴的煽風點火,會造成股價的短期不正常上揚,很快便會回歸應有的水準;發放股票股利通常表示公司獲利,基本面穩固,對股價有絕對正向影響。


雖然股票分割與股票股利本質上有很大的差異,但二者卻也有些共同點。比如:就短期而言,股價同樣有上漲的現象;同樣可以增加股票流通性與股權分散度。

沒有留言: